<
t8b3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美人记 > 第68节
    不想何老娘笑的欢畅,“我怎会不给你这面子,刚正跟你兄弟媳妇商量三丫头嫁妆的事儿,你就来了,也巧的很。”

    一听三姑娘还有嫁妆,王氏又放了些心。

    沈氏是个机敏的人,先前的确是听说王氏想给何涵说娘家侄女做媳妇亲上加亲的,怎又突然来她家提亲?想到何涵前些天突然去州府做镖师的事儿,沈氏心里隐隐有了些猜测,顺着何老娘的话道,“是啊。三丫头的能干,我不说嫂子也知道。我跟母亲正商量着,咱家不是大户,也不能委屈了孩子,想着买上几十亩地给她做陪嫁。土地来不了大钱,但每年出息一些粮食,也能贴补几两银子呢。”

    一听说何家打算给三姑娘陪嫁田地,王氏整个人都亮了,与先时装出的欢喜不同,她简直喜笑颜开,仿佛沐浴在圣光之中,一迭声道,“要不世人都说婶子弟妹慈善呢。是啊,这田地可是最实在不过的东西。”

    沈氏细观量王氏的神色,心里愈发有了准头,笑,“还得跟嫂子说一句,我家里孩子多,虽有心想多陪嫁三丫头些,田地大概也只有二十亩左右。”

    王氏忙道,“唉哟,看弟妹说的,我岂是那等嫌贫爱富眼皮子浅的。来说亲前,我可没想着三姑娘有田地的陪嫁,咱们不是外人,我也有闺女,以后培培她们出嫁,陪嫁田地,我也得咬咬牙。俗话说的好,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以后日子好赖,全凭他们自己过。陪嫁多少,是薄还是厚,我单取中三姑娘这个人!”虽比娘家侄女五十亩是少些,可能有二十亩也是意外之喜了。将心比心,就是她陪嫁闺女,满打满算,咬咬牙,每人也只能陪嫁三十亩田地的。

    知道三姑娘嫁妆不薄,且自家与何恭家又着实亲近,王氏心里对此亲事已是千肯万肯了,连忙道,“婶子弟妹都瞧得上阿涵这小子,那赶明儿我看个黄道吉日,就请媒人上门啦。”

    “嫂子总得容我们太太跟三丫头说一声。”沈氏笑,“不如这样,三天内我给嫂子个准信儿。”

    王氏此时方是真正欢喜了,笑,“那我可就等着啦。”

    沈氏又笑眯眯的同王氏说起些儿女琐事来,三姑娘的嫁妆的确是不少的,沈氏自己当然没给三姑娘预备田地。说来还是何老娘的提议,这位沈氏认为有些刻薄的婆婆,何老娘把三姑娘这些年往绣坊挣的银子一文不差的捏手里,半文钱都不往外漏,私下攒起来叫庄子上的管事零散的买了田地,如今算给三姑娘,有个十五亩左右的样子。都到这会儿了,沈氏也得感叹婆婆的用心,索性直接再给三姑娘五亩,凑个整,说出去也好听。甭管王氏是因何来提的亲吧,知道三姑娘嫁妆不薄,只看何氏这欢喜模样,想来也不会慢怠了三姑娘。

    送佛送到西,养了三姑娘这一场,能给她寻个不错的婆家,且三姑娘自身能干,自家再帮衬些,也不枉这些年的情分了。

    何子衿个偷听大王,她听得一半就拉着三姑娘回屋了,悄与三姑娘说王氏是来给何涵说亲的。

    三姑娘对何涵不大熟,以往何涵与何子衿倒能玩儿到一块儿,后来见她就结巴或是脸红的,不过,因是邻居,也知何涵是个实在性子,会些拳脚功夫。就是何涵家的环境,三姑娘也了解,家里祖父母是跟着何涵大伯过的,何涵下面两个妹妹,丽丽年幼,培培也是个率直人,很好哄,且两家就一墙之隔。三姑娘面儿上也没什么羞涩,点头,“这倒是不错。”是户能过日子的人家。

    何子衿笑,“以后涵哥哥见着姐姐更要脸红结巴了。”便是何子衿也觉着何涵不错。

    三姑娘继续绣手里的针线,主要,何涵是个稳重人。三姑娘清楚自己的相貌对少年人是极有吸引力的,见她脸红结巴的不在少数,还有一次她自绣坊回家,一少年见她看愣神,一头撞树上的,也是好笑。但,这许多人,唯有何涵是说服了家人来上门提前的,最适合婚嫁的选择。

    ☆、第102章 不值一提啦~

    王氏是强颜欢笑提亲去,高高兴兴回家来。

    何培培正是爱打听事儿的年纪,她又不用出门,天天在家学做针事做些家务带带妹妹啥的,顺便十分关注家里的一切事宜。她娘一大早吃过饭,愁眉苦脸半日,咬牙拿钱叫她去飘香园买了点心,磨蹭良久,心不甘情不愿,瞧着他哥在院里拉磨似的转了十来圈儿,她娘方咽下一口气,窝窝囊囊的带着点心去隔壁打听三姑娘的亲事去了。如今见她娘满面春风的回来,何培培迎上去,眉飞色舞的问她娘,“是不是子衿她祖母没同意啊!”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哪怕自家哥哥娶个天仙,她也不一定看得顺眼。

    呸呸呸!王氏往地上啐了三口,双手合什,“阿弥佗佛,小孩子家胡言乱语,菩萨莫要怪罪。”

    咦?她娘这态度不对呀,何培培又问,“娘,这是成啦?”

    “当然!你哥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高大健壮,还会武艺,又念过书,知道这叫什么不?”王氏夸儿子绝不嘴软,她对闺女道,“这就叫文武双全!”

    王氏自倒盏茶喝了,挑眉道,“我儿子这般文武双全的人才,哪家姑娘能不乐意!”

    何培培目瞪口呆,很实在的说,“娘,你去子衿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啊!”这也变的忒快了?

    “小孩子家懂什么。”王氏问,“衣裳做好没?”

    “哪儿有这么快,我又不是神仙。”

    王氏道,“你去瞧瞧三姑娘,那活计真叫一个鲜亮,当然,她靠这个挣钱,留下这是应该的。可子衿也比你强,绣的花比你好。”

    何培培同学此生一大恨事就是总有人拿她跟隔壁小明做比,哪怕亲娘,也不能触此逆鳞啊!何培培顿时气鼓鼓道,“是啊,谁都比我我好!好像娘你是薛千针似的!你要有薛千针那巧手,我现在肯定一手好活计。”还说她绣的不好,她娘根本不会绣花!她起码会绣个叶子片小红花啥的!

    王氏啧啧两声,“瞧,我就这么一说,你怎么就不乐意了。我是说,咱们两家现在不是外人了,你也多过去走动走动,跟三姑娘学学针线,她一准儿用心教你。”到时让三姑娘教闺女几年,到闺女出嫁时,闺女这针线活还得更好。

    因为被她娘拿去跟隔壁小明比较了一回,何培培还是气哼哼的,揭她娘老底,“一大早上给菩萨上了三柱香求人家别答应,这一回来就欢天喜地的……”

    “说什么呢!我可是诚心替你哥求娶。”王氏笑眯眯的问,“你哥呢?”

    她哥正在门外偷听呢,听到他娘有传,何涵立刻现身,脸上那喜色是憋都憋不住啊,殷勤的给他娘倒了盏茶,王氏嗔儿子一眼,心下倒也欢喜,同儿子道,“我看,一准儿没问题,你就等着当新郎倌儿吧!一会儿我就把那大红的料子找出来,先把衣裳做好。还有成亲用的被褥,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两铺两盖就体面的很,现在人们讲究,婆家得预备六铺六盖,人说六六大顺来着。唉呀,还得去合八字、算日子……今秋得买新棉花弹了……”王氏这一通唠叨,就没一句重点。何涵是专门听重点的,他问他娘,“子衿她祖母没应么?”什么叫“一准儿没问题”啊,听着好像还有问题似的。

    王氏一口将茶喝光,眯着眼睛乐,“这就不懂了吧?傻小子。谁家说亲人女头儿当场就能应呢!心里再乐意也得抻咱们两天的,这是女家的架子。子衿她娘说了,最多三天给我回信儿!去,再往树上折些榆钱给子衿她家送去!三姑娘不是爱吃么!”

    “诶!”何涵欢天喜地的跑院里爬树上折榆钱去了。

    他家榆树有些年头了,长的老高,这年头人们都是平房,接地气,何涵爬树上正瞧见三姑娘和子衿正一手拎着裙子,一手舀了水浇菜园子呢。何涵坐榆树上望着,一时痴痴,就有些下不去了。

    三姑娘何子衿也不知有人在偷窥啊,阿念过去帮着他家子衿姐姐浇水,他身体里的老鬼絮叨,“隔壁傻小子在榆树上偷看呢。”

    阿念直起身子往何涵家看去,何涵情急之下拿着一大捧榆钱往脸上一挡,他少年郎,最要面子的时候,手往粗枝上一撑,人扑通一声就跳了下去。

    阿念:看就看呗,他又不会说破,只要别看他家子衿姐姐就成。

    没过多久,何涵捧着一大束榆钱送了过来,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地,“给三姐儿跟子衿妹妹尝尝。”

    沈氏笑,“多谢你想着。”命翠儿收下了。

    何涵红着脸,“婶子,我,我就回去了。”根本没见着三姑娘,三姑娘还在后头浇菜园子呢。

    沈氏笑眯眯地,“好,去吧。”

    翠儿这腿快的跑到菜园子那里传话,“阿涵大爷送榆钱来了。”

    送就送呗,三姑娘这会儿是不便出去相见的。何子衿打发小跟屁虫阿念,道,“阿念,你去瞧瞧。”

    阿念真没兴趣去瞧何涵,他想帮着子衿姐姐浇菜园子啦。不过,他是很听子衿姐姐话的,便去瞧何涵,正赶上何涵告辞出去。

    阿念送何涵出门,到门口,阿念道,“我没说你在树上的事儿。”

    何涵重重的一拍阿念的肩,险把人拍地上去,何涵称赞,“好兄弟!哥哥就知道你是个爷们儿!”对着阿念,何涵立刻恢复正常,脸也不红了耳也不赤了嘴也不结巴了。因为被人高马大的何涵哥哥称赞为爷们儿,阿念小小心灵颇是受用,他便日行一善的给何涵提个醒儿,道,“阿涵哥,你不要一来我家就脸红。这样,不大好。”长得跟熊似的,怎地这样容易害羞呢?

    何涵就算长得跟熊一样,也是头情窦初开的少年小熊啦,他挠下头,道,“你不知道的,等你跟我这么大就知道啦。我在别人面前不这样,就是一离她近了,就觉着脑袋烧得慌,话都不大会说了。”

    何涵心里问老鬼,“阿涵哥不会是病了吧?”

    老鬼一阵乐,“少年人都这样啦~你哪天遇到这样的丫头,就能成亲啦~”

    何涵心里回一句,“真不要脸!”怎么能说这种话呢,他小脸儿微红,送走何涵,回头去找子衿姐姐啦~

    老鬼:实话实说怎么就成不要脸啦!这小鬼,他小时候没这么清纯吧~

    子衿姐姐已经浇好菜园子,在何老娘屋里说话,何子衿道,“一会儿做了榆钱饭,给阿涵哥送些去吃。”

    何老娘说她,“笨蛋,怎地这般没个心计!”拿些个破榆钱来还要做好巴巴的给人送去,傻不傻呀!

    见三姑娘也在,何老娘正好教导家里两个丫头,道,“这男人哪,不能待他们太好。你得打一棍子给个甜枣,他们才能觉着你的好来。若是样样体贴,时时周全,他们觉着你理所当然,哪里还能觉着是好日子来!”

    何子衿拊掌赞叹,“祖母好有智慧!”怪道当初能打败绣坊李大娘把她祖父弄到手哪!

    何老娘啧一声,得意,“这是最简单的,自己个儿琢磨着些,别忒实在。光靠实在可过不好日子!”也抓不住男人的心哩!

    何子衿三姑娘一并偷笑,拍何老娘马屁。

    阿念正听到何老娘传授两位姐姐人生智慧,一会儿,何子衿去厨下看饭菜,阿念跟了去,在路上,阿念悄悄同他家子衿姐姐道,“子衿姐姐,你就是一直对我好,我也知道你对我好,不会觉着是理所当然。”

    何子衿笑,“别听祖母瞎说,我肯定对阿念一直好好的。”

    “嗯!”阿念遂欢喜起来。

    老鬼:……

    何涵送了榆钱回家,脸上红晕未消,王氏见儿子这傻样心下好气又好笑。好在三姑娘虽没五十亩地的陪嫁,二十亩地也不赖。丈夫晌午回家吃饭,王氏就乐不颠儿的把这好消息跟丈夫说了,何念也觉意外之喜,道,“真想不到,婶子这般大方。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啊。”

    王氏含笑,倒了盏温茶给丈夫,“看你说的,我早说婶子那人不错,就是嘴上硬些,心里不差的。子衿她娘是有名的贤惠人,心肠也好,如何会委屈三姑娘呢。”

    想到儿媳妇嫁妆尚可,何念笑,“总之是意外之喜,儿媳妇又有一手好针线,以后何愁家业不旺呢。”

    王氏笑,“是啊,将来还能把手艺传给咱孙女。孙女有这门手艺,以后更好说亲。”

    何念呷口茶将茶盏往手边儿桌上一放,道,“到时拿了八字,往芙蓉寺跟朝云观都去算一算,看看命里有没有妨碍。”三姑娘如今条件是不错了,就怕命硬。

    王氏笑,“这我能不知道。该预备的东西,也得预备起来了,人家给三姑娘这许多嫁妆,咱们聘礼也不能寒酸了不是。还有,屋子也得开始收拾了,婶子还得来量尺寸好打家俱。”

    总之,因三姑娘的嫁意超出何念王氏夫妻的想像,以往对此亲事还有些犹豫的两夫妻,给这二十亩地彻底收服啦~欢欢喜喜的讨论起儿子的亲事来。

    晚上吃过饭,何老娘召集一家子开会,就是说隔壁何涵求娶三姑娘的事。三姑娘自然是愿意的,何恭也觉着何涵家再妥当不过,且两家一墙之隔,离得也近,他与何念是族兄弟,做这许多年邻居,关系自是不差。便是何涵他娘王氏有些泼辣,心是也不坏。见大家都没意见,何老娘又说起三姑娘的嫁妆,由于何子衿就听了个前半截儿,她还不知道何老娘把三姑娘赚的钱买地的事儿呢。

    何老娘堂堂正正,对三姑娘道,“这几年,你自挣下的钱,买了十五亩地,你婶子大方,又给你添了五亩,这是二十亩。你也算有田地陪嫁,在咱碧水县,这也不差了。以后只管挺起腰来过日子!我再拿些钱给你打几样家俱,也算对得起你那死鬼的曾祖父了!那地有空带你去瞧瞧,分了一户佃户种着,以后出息了是你自己的。家俱你甭想要多好的,待阿涵家收拾好屋子,去量了尺寸,弄几块榆木板子打一套便罢。以后想要好的,自去挣吧。”

    以前,何子衿前世的国度,小时候老师常教导孩子们,有一种精神叫做好事不留名。

    何老娘倒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性了,但,何子衿觉着,能把做的好事说到这样臭脸的程度,也是一种天才哪。好在三姑娘不是不知好歹,她知道会有嫁妆,可再没想着姑祖母能给自己买这些地,感动之下,三姑娘眼泪都下来了。叫何老娘这叫一个瞧不上,没好气道,“哭个甚!眼泪又不值钱!倘值钱,你哭个一缸出来,也叫我发一笔!”想到还要自拿些银钱出来给三姑娘打家俱,何老娘便没个好气了。

    何子衿道,“我说祖母怎么先时都把三姐姐挣的钱收着呢,我还以为都进了祖母的私房呢。”

    “切~我可稀罕这三瓜俩枣。”这么说着,其实何老娘稀罕的了不得,如今土地也得四两银子一亩啊,三姑娘这些年往绣庄揽活儿,满打满算的这几年也就攒了五十多两银子。在何老娘脑袋里,啥投资都不如买田地。好在三姑娘还能自己挣钱,也不需她贴补太多,再花几两银子打套家俱也就齐全了。都怪她那臭不要脸的老爹,纳小纳小生个孽障兄弟,孽障兄弟再生孽障侄子,留下这么个丫头,投奔了来,又不能掐死,只得贴些银钱发嫁罢了。

    三姑娘拭去眼泪道,“姑祖母教导我这些年,又教我学针线,天大恩情,我哪里能要这些田地,还是姑祖母留着。我会做针钱,以后还能挣出来呢。”

    “切~你以为我像你那死鬼曾祖啊,当初陪嫁我百十亩地就跟割他肉似的,到头来还不是全给那孽障祖孙败完了。早知这样,还不如都陪送了我。”孽障祖孙,专指三姑娘父祖。何老娘抱怨了一回自己早死了n年的亲爹,谩骂了一回自己的庶兄与庶兄出的侄子,对三姑娘道,“亲事定了,以后好生过日子。我贴补你就这一遭,以后想都别想!”

    何老娘此人,总能叫人说不出再推托的话来呀~三姑娘知何老娘就是这幅脾气,眼圈儿还红着,也不禁笑了。

    何老娘翻白眼,心说,知道老娘割了肉,看这可不就高兴了么。何老娘转头对何子衿道,“你三姐姐还算不赖,能自己攒下嫁妆。你以后不管卖花还是抄书的钱也给我,我给你攒着,等存够了一样给你置地。”

    何子衿道,“我才有几个钱哪!”

    “我不嫌少!”三姑娘的嫁妆何老娘割了肉,这会儿正肉疼,便想自何子衿这里找补点儿回来。起码挣点儿是点儿,以后自己能挣几亩地,也省得家里出太多陪嫁,剩下的可不就是他宝贝孙子阿冽的么。何老娘深为自己的智慧得意,非得她这般当家作主,才能旺家哩!

    何子衿勉勉强强,“等赚了钱再说,我得考虑考虑。”

    “不知好歹的丫头,这还用考虑!我还把话撂下,你三姐姐这出嫁给她打家俱,你出嫁家里也给你打家俱,你自己个儿不挣地,以后休想家里陪送你田地啊!”何老娘道,“地都是阿冽的,谁也不准动!以后阿冽照样传给我曾孙!”

    何冽这个年纪,还不懂地不地的,他道,“祖母,要是有很多,给三姐姐和姐姐一些也没啥的。”

    何老娘顿时如被摘了心肝儿一般,自何冽出生以来第一次板着脸教训了他,“屁!这是你的吗?这是给我曾孙的!以后不管是谁,都不准动家里的地,知道不!买进一些倒罢了!谁要是敢分出去,就是咱们老何家的不孝子孙!”

    何冽不敢说话了。

    一时,何老娘将人都打发走,唯独留下阿念。

    何老娘对阿念道,“你看,三丫头是个丫头,都能给自己挣幅嫁发。阿念,你是男孩子,以后更得顶门立户,可得好生想想自个儿以后!你义父就是给你,他家里还有阿玄阿绛,那才是人家正房养的儿子!三丫头打九岁上就从绣坊拿活计做,到现在能挣下十五亩地,嫁谁都能拿出手去!你今年也九岁了,天天念那劳什子书,也念不出金子来!自个儿琢磨琢磨,以后做什么营生!”念不出个好歹还罢了,如今家里非但儿子要念书预备秋闱,孙子何冽也在念书,阿念也跟着一道念,两人开始学写字了,这纸张笔墨也是一笔花销啊!尽管阿念有一百两抚养费,何老娘觉着,这笔钱养阿念是够了,但念书是个费钱的活儿,是供不起阿念念书的。好在这会儿阿念也识得了几个字,还不如趁年纪小学门手艺,以后也好过日子。

    阿念了听何老娘的话,觉着不是没道理,问,“祖母,有什么营生适合我干吗?”

    何老娘与阿念分析,“你如今小细胳膊小细腿儿的,种地肯定干不了。要我说,学门手艺最合适。俗话说的好,一招鲜吃遍天。有了手艺,以后讨生活就容易。”

    阿念问,“我学什么手艺好呢?”

    何老娘道,“你要有这个打算,过些天你义父回来,你跟他说说学手艺的事儿。我去给你打听个可靠铺子,你去学门营生。”

    阿念道,“我要学手艺,也能挣到十五亩地么?”

    何老娘道,“认真干活,怎么挣不来?到时你把挣的银钱给我,我替你置地。”

    阿念道,“到时祖母置了地,不要给我,我不要,给子衿姐姐做嫁妆。”他家子衿姐姐又不像三姐姐一样会绣花卖钱,阿念知道,子衿姐姐是没什么钱的。所以,他才要学着挣钱给子衿姐姐当嫁妆,不然以后子衿姐姐去了婆家会没面子的。

    何老娘感叹,“我果然没看错你啊,阿念果然有良心!”看他家丫头片子不像有能挣出十五亩地的本事,好在挺会哄人,有傻小子帮着挣。

    阿念认真的点头,“那我想想学手艺的事儿再跟祖母说。”

    待阿念回屋认真想出路去了,何老娘自得,“这家里,哪样能离了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