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3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美人记 > 第389节
    看何老娘沈氏余幸那满是期待的目光,她真不好说自己随便说的,何子衿一向会诌,道,“这点事,哪里还用特意卜卦,一看就看出来了。”

    余幸笑,“承大姐姐吉言,我就盼着给阿灿阿炫添个妹妹的。”

    何老娘点头,与余幸道,“你生个闺女,阿杜再个生儿子,再生闺女,比较好。”

    何子衿听这话就牙疼,道,“每回家里吃饭,一屋子都是小子,您老人家还没稀罕够呢。要是都跟您老人家似的,就稀罕儿子孙子重孙子的,这以后都是男孩儿,没女孩子,我看这男孩儿也都得打光棍儿。”

    何老娘其实就一时嘴快,说出了心里话,她主要是觉着大孙子已有俩儿子,二孙子才一个儿子,所以才想二孙媳妇再生个儿子的嘛。其实,这些年,何老娘给何子衿矫正的,已是很久不再说什么偏心儿子的话啦。今天一高兴,嘴上就没个把门儿了。何老娘把话说完才晓得大事不妙,果然,给自家丫头怼了一回。何老娘道,“我就一说,他们都年纪轻轻的,生啥还不一样。看你娘,五十上还有了金哥儿呢,以后生孩子的时候多了去,我哪里还就特别偏心重孙啊。就你们姐弟几个,我最偏心你啦~小时候咱家那样没银子,我还不是隔三差五的去飘香坊给你买好果子吃。丫头片子没良心,把老娘的好儿都忘啦~”最后,她老人家还反咬一口,抱起屈来。

    何子衿道,“这还差不多,别叫我听见这种盼儿子盼孙子的话,好像说的我们女孩子是捡来的一般。”

    “我哪里说过这种话哟。”何老娘是再不承认的。

    何子衿此方罢了。

    沈氏余幸都暗笑不已,何老娘其实偶尔有些左性,这种时候,还就闺女(大姑姐)有法子。

    待得中午,自然要留杜太太吃饭的。

    何家还是平头百姓时,由于有何子衿这位在吃食上再不肯委屈自己的,何家的饮食同等人家里就是讲究的。这些年,在何子衿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引导下,虽不敢跟那等豪门人家比,但在同等官宦人家里,何家饭食相当不错。杜太太每回在何亲家这里留饭,就觉着,别个且不论,就从饭食上讲,闺女嫁给女婿就没受委屈。何老娘还一个劲儿让杜氏多吃鱼,道,“多吃鱼,以后孩子聪明。”

    又让余幸也多吃,道,“阿幸提前补一补,到时孩子结实。”

    杜太太一听这话,忙问,“大奶奶也有身子了?”

    余幸笑道,“没有,大姐姐帮我看了,说我也快了。”

    杜太太活这把年纪,一时竟没听明白余幸这话的意思,这有没有身子,得是大夫说了算吧?而且,听余幸这话,完全是现在还没有啊,怎么能确定马上就有呢。

    杜氏与她娘道,“大姐姐占卜很有一手的。”与大姑姐道,“大姐姐,你是不是给大嫂算了一卦?”

    何子衿笑,“没算,看了看。近来,阿媛与你都先后诊出身孕,今年是龙年,属水,水乃生源所在。这宅子方位不错,利子孙,又赶上今年年头,应有再添子嗣之喜。”

    一桌人都听直了眼。

    杜太太直道,“大姑奶奶还有这样的神通。”

    何子衿笑道,“先时得三清点化,曾为人占卜,不过,占卜缘法已尽,我早就卦卜了。今日进门的时候,略留意一二,准不准的,也不一定。亲家太太就当听个故事就行了。”

    杜太太回家私下都与丈夫说,“原来亲家大姑奶奶还是个大仙儿。”说了何子衿会占卜的事。

    杜寺卿向来不信这个的,道,“江大人正经翰林,亲家大奶奶怎能行这等民间左道之事,对江大人官声可不利。”

    “看你说的,要不是我过去正好遇着,谁知道亲家大姑奶奶懂占卜呢。说是小时候开了天眼,后来机缘尽了就不占卜了。不过我们一道吃饭时闲话几句。”

    杜寺卿点头,“这方是正道。”

    杜太太听这话很无语,觉着要想跟男人说些家长里短,还真是说不到一处啊。

    何子衿宫媛待到快傍晚的时候,这才回家去了。

    纪珍晚上过来吃饭,跟阿曦商量着装修新房的事,纪珍比阿曦年长三岁,今年十九,明年二十。江夫人生纪珍时就三十好几了,纪珍又是纪大将军的长子,纪家早盼着阿曦能早些过门。是何子衿要求,定要待阿曦十七方可成亲,明年阿曦就十七了,纪家再等不得了。

    这不,阿曦才回来几天啊,纪珍立刻就把收拾新房的事提上日程了。

    原本,这收拾屋子是男方的事,不过,纪珍的意思是,反正以后这宅子是他们住,怎么收拾,还是要听一听阿曦的意思的。

    何子衿笑道,“行了,你们自去商量吧。”

    纪珍颇觉丈母娘善解人意,他,他就是过来吃饭,然后同阿曦妹妹单独商量收拾新房的事的。不想,双胞胎这对没眼色的家伙,非要跟去旁听,他俩理由还特充分,“现在学习一下,以后等我们成亲时也能攒些经验。”

    双胞胎的大脑回路,一般人都是搞不懂的,他俩还问大哥,“大哥,你明年不是也要跟阿冰姐成亲吗?要不要一起去听阿珍哥讲收拾屋子的事儿啊?”

    阿晔笑,“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明年有恩科,阿晔都在忙着念书。鼓励双胞胎,“好好听。”

    双胞胎齐声应了。然后,与阿珍哥和大姐一道去大姐屋里,旁听阿珍哥和大姐商量装修宅子的事了。

    阿珍哥表示:双胞胎的脑袋比和尚的光头都要亮三分啊!

    其实,就是双胞胎不跟着,阿曦屋里也有丫环在,纪珍想说些私房话啥的,也是甭想。但是么,丫环可以想法子打发出去,小舅子就不能这般对待啊~

    纪珍虽然没能与阿曦妹妹说些私房话,他也是认真过来商量新房的事,俩人说着还会画一画图纸啥的,双胞胎都说,“阿珍哥的宅子收拾出来,肯定特别好。”

    纪珍这里准备收拾新房了,何子衿这里在娘家一大家子搬走后,就与阿念搬到了主院,原本何子衿想给宫媛换个院子,奈何宫媛有个身孕,而且,月份大了,换院子什么的,未免折腾,何子衿就先命人收拾了,待明年生产后再让他们搬。另则就是,得给阿晔准备新房了。

    何子衿与阿念商量的,阿晔与阿曦是龙凤胎不假,但,阿晔是做哥哥的,还是要阿晔先娶了苏冰,再让阿曦出嫁。这样也显得长幼有序。

    阿晔对于新房啥的,就没什么概念了,他自小住的屋子不是他娘给收拾的,就是他妹帮着布置的,对这方面,阿晔表示,“先打扫一下,糊糊纸,上上漆,其他房屋布置,待阿冰妹妹来了再说吧。”

    “这也好。阿冰收拾屋子很有一手,那就先把屋子重新装一装,院子里花木什么的,如今已是过了中秋,要什么添减,待阿冰来了问一问她的意思,明春也好一并移植。”

    阿晔觉着这事儿这样安排挺好。

    苏冰是刚入十月到的帝都,苏二郎护送妹妹一道来的,主要是,苏二郎也打算参加明年的恩科。

    阿晔与苏二郎一向交好,知道二舅子未婚妻到了,阿晔也不成天捧着书了,收拾得瑞气千条的就积极的过去拜访好友了。

    阿晔这般殷勤,苏家人都觉有趣,苏不语还赞阿晔,“有前途。”做女婿的不殷勤些,谁家就把闺女嫁过去啊。

    阿晔一幅正经脸,道,“这些天都在家攻读,时久没来给祖父请安了。还有二哥,咱们可是将将一年未见。”然后,极自然的问一句,“二哥这一路过来,可好?阿冰妹妹,可好?”

    苏二郎笑,“我们很好,倒是阿晔,看你也很好。”

    “知道二哥牵挂,我怎敢不好?”

    俩人先逗趣数句,听得苏不语直乐,苏不语已是内阁相辅,一部尚书,平日里朝臣们见了都要客客气气称一声苏相。不过,与他相熟的人都知道,这人最没架子的,待孙辈亦不是严厉的那一款。不过,俩人既然都在,苏不语就顺势考较了一回孙子和孙女婿的文章。

    苏二郎与阿晔的文章如何呢,用苏不语与同僚兼好友兼有血亲的表兄弟吏部尚书李九江的话来讲,“明年恩科,便非一榜,也跑不了二榜。”

    李九江微微沉默片刻,方道,“如果不急的话,略等一等也无妨。”

    苏不语眉心一跳,“这话什么意思?”

    李九江道,“没什么意思,随口一说。”

    这九个字,苏不语把李九江腹诽大半时辰,什么叫“随口一说”啊,这是随口一说的事吗?

    苏不语到底位在中枢,深思熟虑一番后,苏二郎这里好说,这是自己亲孙子,说不让参加恩科,这小子不敢有二话。可孙女婿那里怎么讲呢?没个好理由,怎么就能跟孙女婿讲,你别参加恩科了。就是太岳丈也没这么干的啊!人家孩子准备明年恩科都大半年了~

    不过,苏不语到底是苏不语,他选择了最直接的方法,直接与阿念说。而且,苏不语说得十分透彻,“苏家深受四代先帝大恩,阿念你也不是外人。如果这事是别人与我说的,我当他放屁。但这事是李九江说的,我必然要提醒你一声,毕竟关系孩子前程。”

    不,这不只是关系孩子们前程的事!

    阿念先道,“李尚书与苏叔叔你说的事,你这样直接告诉我,是不是……”

    “这无妨。”苏不语摆摆手,“九江也是四朝老臣了,我们虽然都是在太宗皇帝时入朝为官的,但具体说来,九江多受仁宗皇帝之恩。他那个人,看着不近人情,其实极重情义。他与我说,就是想我告诉你。”

    阿念不由又有几分不解,李尚书这是想提醒他什么呢?

    ☆、第476章 帝都风云之二十八

    第476章

    江苏两家已是姻亲之家, 阿念与苏不语虽官阶相差较远, 但平日间,阿念还算能入苏不语的眼。往时间,俩人见面都是有说有笑,唯独这次,阿念是忧心忡忡的回了家。

    苏不语轻嗤一声, “这个李九江。”

    阿念回家,失眠大半宿, 倒不是为长子的科举, 长子明年不过十七,再等三年也不过弱冠之年。阿念担心的是李尚书这话外之意。

    阿念这么失眠, 闹得子衿姐姐也睡不觉了, 打个哈欠, 问他,“今天怎么了?”

    “姐姐还没睡啊?”阿念还以为子衿姐姐已经睡了呢。

    何子衿道, “看你晚饭就没什么胃口,今儿不是苏相找你过去说话么, 可是有什么烦心事?”以前做帝师时招人眼红, 自从改修史书, 阿念算是从那招人眼热的位子退了下来, 虽则这修史书的职司不比帝都, 何子衿还是更愿意阿念修史书的。如今阿念官位平平,有何事如此烦恼?

    夫妻二人素来无事相瞒,何况, 因着二人自小一处长大,许多事阿念还是更愿意听一听子衿姐姐的意思。如今在这屋里也没他人,阿念就将苏不语与他说的事原原本本的同子衿姐姐说了,阿念道,“明年恩科还是小事,你说,李尚书这话是什么意思?”

    因家里人当官的多了,虽然都是中低品的小官儿,但因家里人多是科举上去的,何子衿对科举还是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的。如明年恩科,其实十分不简单,因为这是今上登基以来第一次春闱,而这样的春闱,往往都是新君亲为主考官,哪怕这新君的主考官就是挂个名儿,可以后说起来也都是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

    这四个字对于将来的仕途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益处,一般来说,哪怕只是在心理上,新君也都会相当注重自己登基后的第一次恩科加以关注。

    李尚书却是提醒苏尚书让家里孩子避一避……

    何子衿往深里一思量,顿时吓得倦意全消,何子衿悄声道,“不会是李尚书这么不看好陛下吧?”这是不是说今上即将倒灶啊?

    阿念问子衿姐姐,“近来曹太后在宫里如何?”

    何子衿道,“中秋重阳进宫请安,曹太后也是在位的,平日里我进宫给大公主、嘉纯郡主上课,却是从未见曹太后在慈恩宫。”

    “太皇太后还是不肯见曹太后?”

    “你想想,太皇太后要不是气狠了,也不能把曹家降到伯爵位?”何子衿因时常进宫,对太皇太后的性子还是稍有些了解的,何子衿道,“太皇太后平时为人十分宽和,如我们在太皇太后面前说笑,太妃太嫔讨好她老人家,她老人家高兴时都有赏赐,极是大度。有些生母低微的皇子,太皇太后也都与其他生母高贵的皇子一样看待,不令人委屈了他们。可这样的人,不能将宽和当作没脾气,当初给曹家降爵,可不是假的。太皇太后这样的人物,难不成今天刚下了降爵旨意,明儿就当事情没发生一样。朝令夕改,不要说太皇太后,就是我们寻常人,也不能这样吧。”

    阿念想了想,又问,“那依姐姐看,太皇太后对陛下如何?”

    何子衿道,“我鲜少能见着陛下,可在慈恩宫,太皇太后但有什么东西,只要觉着好,都不忘给陛下送一份。这再不能说不好了吧。”

    阿念很信服子衿姐姐的判断,他道,“只是,李尚书也不会平白无故说这样的话。”

    何子衿道,“不只李尚书,苏尚书也不是那等人云亦云的人,苏二郎原想着明年一道参加恩科的。倘不是苏尚书也与李尚书一般看法,如何会知会于你呢。”

    “是啊。”这才是阿念半夜失眠的原因。李九江为吏部尚书,吏部为六部之首,苏不语身为刑部尚书,刑部虽不比吏部权重,但苏不语位在内阁。苏不语不是个没有判断的人,苏不语之父苏文忠公三朝元老,及至苏不语如今也是四朝元老了,如果苏不语与李九江的判断一致……阿念不禁深深的为陛下担忧了。

    何子衿道,“其实要我说,曹太后是曹太后,陛下是陛下,如果太皇太后有迁怒陛下之意,不会对陛下这样关爱的。起码,在太皇太后这里,并没有对陛下不满的意思。你想想,陛下尚未亲政,一应政事皆托付慈恩宫与内阁……”突然,何子衿灵激一动,道,“说来,宫里韦太昭仪就是韦相的亲闺女,先帝六子正是韦相的亲外孙,你说,是不是韦相有谋反之意?”

    “不可能。”阿念道,”禁卫军掌权的李大将军出身永安侯府,正是李尚书同父异母的弟弟,李尚书为庶出长子,李大将军为嫡出次子。虽嫡庶有别,听说二人兄弟情分极好。李尚书李大将军这些人,与太皇太后皆是少年相识,那时,太宗皇帝尚在位中。韦相皆因曾教导先帝诗书文章,后来先帝登基,提携了韦相。说来,韦相倚着内阁,方可与慈恩宫抗衡。不然,单凭韦相一人,绝非太皇太后的对手。”

    阿念叹道,“就是内阁里,如苏相,苏家自然忠贞,苏文忠公三子,其长子次子皆因年迈致仕,苏相为苏文忠公第三子。兄弟三人里,独他与太皇太后交情最深。苏相与太皇太后的叔叔宜安驸马,就是上次出使北凉的谢大人,他们二人是至交。韦相在朝中自然有威仪,但韦相离兵权太远。自来谋朝,绝不可能少了兵权,故而我说韦相不可能有这种野心。”

    何子衿道,“可你怎么忘了,你先时不是与我说的吗?先帝临终前为陛下赐婚兵部柳尚书的孙女。那柳家,柳尚书可是东穆军神。柳家能不偏着陛下,就算为了孙女的皇后之位,也得对陛下忠心耿耿。”

    何子衿这话算是给阿念提了醒,阿念一拍脑门儿,“我真是当局者迷,辗转大半宿,忧心忡忡,竟忘了柳家!”

    何子衿一笑,“我也是话赶话想起来的。”

    阿念想到柳家,心下大安,与子衿姐姐道,“先帝当真君父之心。”

    何子衿不关心皇家的事,她觉着,谁坐那把椅子,嗯,只要是先帝儿子坐那把椅子,就对自家影响不大。何子衿关心的是自己儿子,何子衿道,“那你说,明年还让不让阿晔考恩科?”

    阿念想了想,“看苏家的意思。如果二郎不考,就让阿晔再等一等。若二郎考,就让阿晔下场。”阿念官职不高,而且来帝都未久,帝都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阿念一时哪里理得清。不过,他也有他的法子,看不清的时候,跟着高个走就是。

    何子衿也认同这个法子。

    将心中烦恼倾诉而出,经子衿姐姐是起,想到有权势赫赫的柳家给陛下做岳家,阿念对于陛下的担忧去了一大半。哪怕李尚书再有权势,他到底是文官,李大将军的生母是太宗皇帝嫡亲的妹妹,今上嫡亲的曾姑祖母文康大长公主,李大将军掌御林军,断不能反皇家的。

    至于李尚书话中深意,反正阿念是暂时想不出陛下有什么危机的。一时间,阿念心事尽消,与子衿姐姐很快睡去。

    不过,阿念还是稍稍留意起帝都的一些风声。

    很快,阿念就听到一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