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3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数风流人物 > 癸字卷 第五百九十二节 再度糜烂,晋北吃紧
    “爷,尚书大人请您再过去计议。”宝祥过来,小声打破冯紫英的沉思。

    冯紫英无声点头。

    张怀昌还是比较尊重自己的意见,也能理解自己的一些担心。

    相较于内阁中那几位,出身辽东一直念念不忘要将女真斩草除根的张怀昌要相对单纯耿直一些。

    “坐吧。”一进张怀昌公房,还没等冯紫英坐稳,张怀昌就径直道:“刘东旸出任山西总兵,柴国柱去榆林,刘白川去荆襄,你意如何?”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冯紫英能有什么意见?算是安排得相当照顾老爹和自己情绪了。

    贺世贤去了甘宁之后,榆林总兵一直空着。

    按照冯紫英的想法,刘东旸和刘白川最好能接任榆林和山西两镇总兵,这样西北精锐依然掌握在冯系手中。

    但朝廷怎么会让自己如意?

    柴国柱在担任蓟镇副总兵时就和老爹关系很一般,或者说不是一路人。

    或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哪怕这家伙在山西平叛中表现庸碌,让山西巡抚袁可立极为不满,连连上书告状,居然都还是没能动摇这厮的地位。

    还能捞个甚至比山西镇更强的榆林镇总兵当,不能不说朝廷是把这分而治之平衡术用到了极致,或者说对冯家在边镇影响力忌惮到了极致。

    有那么害怕么,原本不太在意的冯紫英都要忍不住腹诽一句了。

    刘白川安排去了荆襄镇,有些可惜了。

    按照老爹的介绍,刘东旸和刘白川二人,一个骁勇刚锐不失狡谲灵活,一个沉稳坚韧兼顾狠辣。

    前者更高调一些,后者很低调,都是难得的将帅之才,若不是这宁夏叛乱的恶名影响,这二人早就该当总兵了。

    见冯紫英不做声,张怀昌也知道冯紫英还有些意难平。

    的确柴国柱表现不佳,继任榆林总兵有点儿勉强,但这是叶相和李三才都坚持的,他也拗不过来。

    “好了,紫英,格局大一些,你也是要坐镇江南的人了,眼光放宽一些,榆林虽然是大镇,但贺世贤经营不错,柴国柱萧规曹随也能凑合,不至于就弄得不可收拾,……”

    冯紫英摇摇头,“大人,对柴国柱去榆林我没意见,如大人说,守户,柴国柱还是做得到,我是觉得刘綎出任大同总兵不合适。此人治军散漫,有勇无谋,打仗虽然勇勐,但是是靠养成一批骄兵悍将为倚仗,但控制力却差了许多,他去大同,未必是好事。”

    张怀昌也是无奈苦笑,这都早就有了定议,内阁都定了,再说有什么用?

    刘綎是江西人,不是北地武人,算是叶方他们的“自己人”,能比么?

    好不容易才在边镇大将中找到一个南人,能不重用么?

    何况刘綎人家确实打仗勇勐,也有一些功劳,还是武进士出身,也是正宗官二代,人家老爹刘显在浙江抗倭极有名声,官至都督。

    这等子弟凭什么不用?

    在叶向高、方从哲等人眼里,已经是提拔晚了。

    “好了,此事不必再提,已成定议咱们就不讨论了。”张怀昌摆摆手,“服从大局,现在有个问题,忠惠王该卸任京营节度使,萧如薰一直在谋求,但朝廷可能不太愿意让武人出任,有意让飞白回来兼任,你觉得呢?”

    熊廷弼马上就回京了,接替冯紫英的兵部右侍郎,可要兼任京营节度使又是什么主意?

    冯紫英有些不解,原来可没有这个想法。

    “大人,我觉得不合适,飞白兄回来就是接替我的,这一块事务有多忙您清楚,飞白接手哪里还有精力来管京营,不是凭空制造飞白和萧如薰的矛盾不满么?”

    张怀昌叹了一口气,“那飞白不兼任,谁接任节度使?总不能让忠惠王一直当着吧,这不合适。”

    “等礼卿兄回来兼任如何?”冯紫英索性卖袁可立一个好,但他估计有难度。

    张怀昌迟疑了一下,摇头:“恐怕礼卿暂时回来不了,而且回来他也怕难得重用。”

    冯紫英沉吟:“山西局面是多方面造成的,恐怕非礼卿兄一人之责。”

    山西那边局面一直时好时坏,内阁诸公很不满意。

    户部意见尤大,认为陕西局面更糟糕冯紫英不到两年就解决了,但山西这都多久了,耗费巨大仍然见不到尽头。

    虽然土默特人基本上退出了边墙,但是丰州白莲却有在晋西北一线扎根的迹象,而且也得到了退出边墙但仍然挥之不去的土默特人策应。

    偏头关到老营堡这一线仍然被丰州白莲控制着,一句话,虽然已经把丰州白莲撵到了距离边墙就是这么百十里地的地带,但就是再也推进不动了。

    这也是袁可立对柴国柱山西镇最为不满的原因,认为是柴国柱怯于硬战,一味讲求客观理由,其实就是内心荏弱,不是大将之材。

    柴国柱的理由也很充足,山西镇在和丰州白莲以及寇边的土默特人作战中损失很大,本身原来就没有恢复元气,又遭遇连续作战不利,加上一直没有多少补充。

    大同宣府都得到了孙绍祖、牛继宗归顺后旧部补充,可山西镇却没有新血进来,全靠山西本地卫军来输血。

    可卫军的战斗力摆在那里,根本不堪一用,这才导致这种越打越疲,越战越弱的局面。

    加上袁可立和柴国柱有了心结之后,将帅不和,更是配合不够,所以才拖成这样。

    “刘东旸接任的山西镇差不多就是一个空壳子了,现在我有意抽调一部分原本是要放到东江镇的西北军去充实山西镇,算是帮他重建山西镇。另外礼卿现在对杨元意见也很大,认为大同镇距离老营堡一线近在迟尺,却以大同镇刚进行整编,军队局势未稳,迟迟不肯出兵协助,甚至弹劾了杨元罔顾大局,导致局面糜烂,……”

    张怀昌一边说一边摇头。

    袁可立这是真的有点儿急眼了,战事不顺不说,而且从陕西东渡而来的乱军也迟迟未能被剿灭,反而向北靠拢,和丰州白莲有连城一片的架势。

    这让袁可立极为着急,已经连连来函告警,这也是内阁和兵部有些着忙的缘故。

    “这才多久,山西局面又有恶化?”冯紫英惊疑不定,“不是前期说局面已经稳住了么?山西镇都收复了保德州和河曲县了么?”

    冯紫英就没怎么多过问山西那边战事了,因为前期显示山西局面已经有了较大改观,预计今年下半年就该结束战事了。

    张怀昌揉了揉脸颊,犹豫了一下才道:“刚得到的消息,山西镇毛九鹏部在杨兔堡遭遇伏击,吃了个大败仗,损失了五千余人,河曲得而复失,我估计保德州也保不住,甚至现在可能都丢了,只是消息还会传回来,柴国柱现在心思都到榆林镇那边去了,刘东旸却又还没走马上任,……”

    毛九鹏是山西镇分守副总兵,手中接近一万二千多兵力,在山西镇中算是一大主力了,前期也还打得不错,但他和柴国柱关系不太好。

    冯紫英大吃一惊,“毛九鹏败了?保德州不能丢,可岚州的镇西卫那边可还有援军?要立即堵上,否则局势蔓延,不可收拾!”

    “据说镇西卫只有不到三千卫军。”张怀昌也不知道柴国柱这一仗是怎么打的,“怕是不敢用上去,一旦败了,那只会更糟糕。”

    这也怪朝廷,人事上的事情要定早定,拖拖沓沓,又保不了密。

    消息早早就传出去了,柴国柱心思就不在打仗上了,成日里虚以委蛇,就等着走人。

    毛九鹏出战也是想要挣一挣表现,希望在接下来兵部调整中长长脸,搏一搏协守副总兵,谁曾想却惨败。

    杨元原本也是有意出兵井坪和乃河堡出兵的,听得他自己要走蓟镇去,也立即不动了,谁愿意在这个时候去出点儿状况,影响自己去蓟镇任职?

    也难怪袁可立冒火,这样打仗,怎么打?

    冯紫英心念急转,脑海中也浮出整个晋西北的地图来。

    保德州一丢的话,整个晋西北沿黄河一线就敞开了,一直要到兴县才有支撑点,而且兴县几无驻军,甚至到更南面的临县都是空档,加上难免陕西渡河而来的叛军一直在活动,整个局面就骤然吃紧了。

    冯紫英忍不住愤怒起来,勐地拍桉而起:“柴国柱和杨元可恶,这朝廷刚商议敲定,他们得了消息就变成这般,岂不是辜负了朝廷的期望?这样的人,朝廷也要大用?”

    张怀昌就知道冯紫英肯定要大怒,眼见得局面才平静下来,原来也一直说山西局面已经得到控制,半年之内可能就能解决,没想到这突然间局势又恶化了,而且柴国柱和杨元这么做的确是有些让人寒心。

    可不大用又能如何?这些情况内阁已经议定并报“病中”皇帝下旨用印,内阁也副署下了公文了,难道还能收回来不成?

    现在再要收回来,只怕局面会更乱。